<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官方唯一指定網站

    公眾號
    手機版

    “浙江中國畫70年”經典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9-10-17 09:28:30 投稿人 : bsadmin 圍觀 : 評論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2019年9月25日,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杭州國畫院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覽“浙江中國畫70年”經典展,在杭州國畫院美術館開幕。展期將至10月27日。

    浙江中國畫領軍人物潘天壽先生立足振興民族藝術的高度,提出“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巧妙地避開了中西繪畫的正面沖突,擺脫了西方繪畫對傳統中國畫的侵蝕。先生繼承民族優秀傳統,倡導中國畫教學獨立成系,于1957年恢復中國畫系,并分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培養專業人才;同時把師古人和師造化相結合,既借鑒傳統,又取材于現實生活,提倡“詩書畫印”四全的藝術主張和全面的傳統文化素養。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畫描繪對象和審美方式的變化,浙江中國畫人物畫家開始嘗試以往不同表現手法,探索用新的繪畫語言來表現現實主義,山水和花鳥畫也得以更好的發展。

    展覽共展出浙江中國畫家群體22人的70件代表作品。畫家分三個年齡層,建國初期就已經成名的大家:黃賓虹、潘天壽、譚建丞、陸維釗、吳茀之、關良、諸樂三、顧坤伯、潘韻、鄧白、余任天、陸抑非、陸儼少;20世紀五六十年代備受畫壇矚目的李震堅、顧生岳、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六十、七十年代崛起的孔仲起、盧坤峰、童中燾、吳山明。

    從《新安江紀游圖》《雁蕩山花》到《兩個羊羔》《在風浪里成長》《粒粒皆辛苦》再到《錢江秋濤圖》《毛竹豐收》等,我們從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中清楚地看見有一種中國傳統繪畫意識貫穿始終,看到建國70年浙江中國畫藝術的傳承有序、發展的脈絡和風格的演變。作品選材從實際出發,為工農兵群眾塑像,描繪山川自然和花鳥萬物;風格多元,層次豐富,有重視繼承傳統的,有吸收民間藝術精華的,有取法原始藝術的;每一幅作品承載的信息讓觀眾感受到時代的脈搏、筆墨意趣,畫面透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展現當代中國欣欣向榮的發展成就。浙江中國畫家群體選用大尺幅中國畫來表達內容,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別致的構圖、筆墨的延展,使中國畫面貌煥然一新。

    9月27日,“浙江中國畫70年經典展”研討會將在杭州國畫院美術館舉行,就浙江中國畫的傳統和創新,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發展方向,中國畫在世界藝術中的民族性和獨特藝術價值等方面展開論述和剖析。

    重溫經典,從藝術角度喚起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不忘初心,杭州國畫院繼續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導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和責任擔當!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喜慶時刻,我們推出《浙江中國畫七十年經典展》,是希望通過對已往的回顧,滿懷信心地開啟新的征程。

    七十年間,以潘天壽先生為領袖的浙江中國畫壇,面對幾度風云變幻,經歷諸多艱難曲折,硬是創造出一個個中國畫的當代奇跡:潘天壽提出的“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說”,巧妙地避開了中西繪畫的正面沖突,擺脫了西方繪畫對傳統中國畫的侵蝕;“浙派人物畫”不但成功地突破了“中國畫不能表現現實生活”的瓶頸,而且有效地維護并逐步開辟了以表現大好河山和美好理想為特征的山水畫、花鳥畫異軍突起的嶄新局面;中國畫人才培養上“詩書畫印‘四全’”的主張,提升了浙江中國畫的文化高度和學術內涵……于是,《小龍湫下一角》《粒粒皆辛苦》《毛竹豐收》等一批經典作品應運而生,牢固奠定了浙江中國畫在當代的領先地位。

    一個在二十世紀曾經誕生過并長眠著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三位大師的浙江大地,一個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積累了如此豐厚經典成果的浙江中國畫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向新時代,應該有充分的自信勇立潮頭、擔當使命,創造更多有價值的藝術碩果,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添彩!

    杭州國畫院

    2019年9月

    重讀經典 重溫初心

    ——浙江中國畫七十年經典展

    在普慶新中國七十華誕之際,杭州國畫院隆重推出“浙江中國畫七十年經典展”,展示潘天壽、黃賓虹為代表的浙江二十二位名師的七十件精品之作。重讀經典,發人深省,重溫初心,感慨萬千!

    中國畫畫什么?浙江中國畫的傳統是什么?如今浙江畫壇狀況如何?一系列帶根本性的問題再次疊影于心頭。

    東南形勝,繁華錢塘,自古就是文化高地,就中國畫領域而言,此處萬壑藏峰,峰巒疊嶂,景象層出不窮。

    東坡漫步西子湖畔,浸潤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文書畫高名大節,為千秋文人畫之鼻祖;公望歸隱富春江邊,壯麗河山心中美景,極盡蒼茫云卷舒,《富春山居圖》隨之橫空出世;青藤不求形似求神似,筆墨表現真性情,如椽大筆淋漓在,潑墨大寫意畫派從此得到生發;缶廬倡金石大寫意派,融匯詩書畫印,大江南北寫意花鳥應時而興,晚清畫史由是別開生面。

    宋、元、明、清這一路下來,浙江中國畫沒有離開過優秀傳統的正宗脈絡,于傳承中不斷創新圖存,領先發展,其積淀之深厚,綻放之燦爛,贏得了世人之歆羨!

    進入20世紀,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中國畫四大家,浙江便獨占三席。至上世紀二十年代昌碩老人仙逝,五十年代賓虹老人和白石老人亦先后謝世,此后中國畫發展的重擔落在了潘天壽先生的肩上。

    潘先生自二十年代在上海美專與諸聞韻共創第一個中國畫系,1928年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美院前身)成立,潘先生回浙出任該校主任教授,主持中國畫教學,從此沒有離開過這所重點美院,并兩度出任院長。潘先生的中國畫教學逐漸形成完整體系,他個人的創作也在繪畫史上有了崇高的定位。新中國時期潘先生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畫舵手,潘先生坐鎮浙江,浙江中國畫得天獨厚,自然有別于其它地區。

    盡管中國畫先后遭到民族虛無主義的挫傷和文革的摧殘,然而浙江以潘天壽為代表的老先生群體表現得十分自信和堅挺,他們對優秀傳統堅信不疑:第一,認定中國畫必須堅持精神性追求,以弘揚民族繪畫來弘揚民族精神。保持文化的高格調、高品位,知行合一,重人品,重修養;第二,主張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中國畫必須堅持自己的特色,以特長取勝,揚長避短,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并有選擇地吸收外來文化之有益營養;第三,強調中國畫筆墨,突出用筆之長,構筑筆墨結構,弘揚筆墨精神。

    從本次經典展可以發現,這些精品佳作特具學術含量,沒有受到金錢污染,純真、大方、樸實,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且頗有內涵,顯得明豁、概括、高峻、偉岸,給人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作品總體保持了中國畫的鮮明特色,作品有的題詩有的雖然沒有題詩,但依然融進了濃濃的詩情,表現了詩的美感—特別高尚、精深、優美,保持了對高格調、高境界的不懈追求,從而增加了作品的情韻,這是中國畫之優長,也是必須繼承的優秀傳統。書法和金石的引入更使中國畫的線條凝煉、豐富、雋永,大大增加了審美情趣、文化含量和超常的耐看性,從而使中國畫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高標,為世人所崇敬和仰慕。此次所選之作品多數將詩書畫印融匯一體,筆墨精湛,構圖新穎,每一位的個人風格都有自己獨特的探索,并不雷同。不僅中西繪畫拉開距離,個人風格亦保持了間距。這里有博大精深的傳統,又有妙悟獨造的傳承。既有以黃賓虹為表率追求內美真諦的山水畫群體;又有以潘天壽為代表充滿民族文化自信的花鳥畫團隊;還有領先全國的浙派人物畫翹楚。

    新中國時期也有強調政治、主題先行而一度忽視藝術本體的現象發生,但作為優秀的藝術家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獨立見解,他們各自以真善美為準則,有著高尚的審美取向,盡可能將藝術與政治統一起來,表現了整個社會欣欣向榮的一面,弘揚正氣,驅逐歪風邪氣,堅持藝術初心,在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在近距離觀瞻名家名師的這些真跡時,有不少作品確實會讓人怦然心動,引起諸多聯想,得到可貴的啟示。

    黃賓虹 新安江紀游圖 168cm×112cm 西泠印社藏

    黃賓虹創造了山水畫渾厚華滋、平淡天真的畫風而彪炳20世紀中國畫壇。他學古、臨古和寫生采風均傳其神而不習其貌,當以不似之似為真似,參悟內美,重精神氣概、格調意境;重畫面筆墨質量、章法規律而不拘泥于某家皴法筆法;大膽將自我對金石斑駁之感受、古文字之樸美、以及自己國學的所有修養融入畫面,又吸取外來文化營養,晚年妙悟獨造,直通自由王國。在近現代成功的畫家群里,黃賓虹是第一個從筆墨的深度演變成具有現代感的當之無愧的大師和思想者。

    潘天壽 小龍湫下一角圖 107.5cm×107.8cm 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充滿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主張振興民族文化以振興民族精神,據理力爭堅持中國畫獨立成系,倡導詩書畫印全面修養,并開創人物、山水、花鳥分科教學,首開書法篆刻專業,并名副其實地成了現代中國畫教學的奠基人。其藝術博采眾長,沉雄闊大,奇崛高華,詩書畫印熔鑄一爐,特長意筆花鳥及山水,兼擅指墨畫,偶作人物亦多別致,對書法、詩詞、篆刻、畫論、畫史等均有精湛的研究和著作。他的中國畫創作繼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之后登上了又一個高峰。

    譚建丞 聽松圖 104cm×67.5cm 私人藏

    譚建丞一生大多在湖州度過,他的名聲傳播未出浙江,但他的作品也相當可觀,他注重文學修養,金石書畫頗具書卷氣,其花鳥畫設色清麗,山水畫筆意縱橫,亦擅人物,佛像尤精。作品尚氣勢,重整體,渾厚簡樸。書法厚重端凝,筆力遒勁,這次選了他的《松石》、《人物》等代表性作品。

    陸維釗 雨后永康道中圖 96cm×42cm 陸維釗書畫院藏

    陸維釗曾任清華國學院王國維助教,又助葉恭綽編撰《全清詞鈔》。擅長詩詞書畫,一生治學嚴謹,于文學、書法、篆刻、繪畫,以至音樂、醫學,無所不精,且能融會貫通,精妙全面地掌握中國文化精華,是綜合中國文化藝術精華的可貴學者。晚年以書法卓絕,馳名于世,熔篆、隸、草于一爐,圓熟而精湛,凝練而流動,獨創非篆非隸亦篆亦隸之新體—現代“蜾扁”,人稱陸維釗體,獨步古今書壇。為我國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者之一。

    吳茀之 薔薇小雞圖 136cm×68cm 吳茀之紀念館藏

    吳茀之為20世紀“新浙派”的領軍人物之一,擅長寫意花鳥畫,兼作山水、人物,同時在畫史、畫論、詩文、書法,以及中國畫教學等方面貢獻卓著。個性孤傲不羈,才情和品行均被視為國畫界之圭臬,與潘天壽情同手足,亦師亦友,志同道合,深受學生愛戴。吳先生“取經多方”,特重師法造化,走寫生采集畫材之路,廣采新題材,創造新技法,逐漸形成清新剛健、婀娜多姿的個人風格;晚年世事滄桑,作品漸趨醇厚樸茂,老辣郁勃,個性特顯,可謂人筆俱老,水到渠成。

    關良 鐘馗啖鬼圖 70cm×3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關良大膽地將西方現代派的繪畫理念引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戲劇人物畫。他的戲劇人物,觀念新穎,不拘泥于解剖和透視,造型又吸收了民間藝術的某些特征,注重夸張變形,筆墨變化多端,情態天真稚拙。總體風格質樸平易,凝重自然,純真幽默,童趣妙生。

    諸樂三 設色棉花圖 138cm×62.5cm 安吉縣博物館藏

    諸樂三擅長中國畫、書法和篆刻。書法以鐘繇入門,后攻漢魏諸碑及二王等,尤擅石鼓文;篆刻從秦漢古璽化出,以古籀甲骨入印;繪畫承吳昌碩,參入諸家,以寫意花鳥為長,畫風厚重古樸。新中國時期,他作為與潘天壽、吳茀之等老先生群體主力之一,為浙江美院中國畫系的重建和發展作出貢獻,積極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個書法篆刻專業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

    顧坤伯 壁立千仞圖 60cm×65cm 中國美術學院藏

    顧坤伯山水畫傳統功力深厚,其青綠設色將唐、宋金碧山水的濃艷和元明淺絳山水的清淡自然結合,獨創新風。筆墨淋漓酣暢,構圖隨意生發,把清雅俊逸之韻與雄奇渾厚之概融成一體,剛柔相濟、相得益彰。重視寫生,善用水墨烘染,并滲以西法,自創新意,晚年小中風礙于言語表達,是一位善于示范的中國畫教育家。

    潘韻 峨眉九老仙府圖 104cm×52.5cm 私人藏

    潘韻擅長山水畫,兼善人物、花鳥,作品擅長勾斫筆法,筆多頓挫,勁健而活脫;追求骨法,剛硬爽直。晚年受黃賓虹畫理啟示,追隨石溪筆意,承宋人余風,添老辣意味。曾不幸被打成右派,后得以平反。其一生以百姓之心、童心、喜樂心、平常心作畫。作品剛直強倔含蘊藉溫婉,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氣息。

    鄧白 梅鶴圖106cm×36cm 浙江美術館藏

    鄧白擅工筆花鳥,形象生動,線條剛健有力,設色清雅秀美,極富裝飾性。他的書法風格獨特,具有音樂旋律美。他參與修復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釋迦牟尼造像和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設計,參與恢復龍泉青瓷生產,成功燒制仿南宋官窯青瓷。作為古瓷研究專家,貢獻卓著。

    余任天 富春江嚴陵瀨釣臺圖 134cm×273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余任天兼擅詩書畫印。其山水筆墨酣暢、意態鴻蒙,花鳥、人物亦生機盎然、格高意雅;書法四體咸備、氣清神旺,尤以草書入畫別樹一幟,篆刻更獨立高標,氣概縱橫、雄健蒼潤;詩詞通達曉暢、清新自然。自認“草野之人”,一生謙遜低調,卻被潘天壽、沙孟海等前輩視為摯友,譽之為“四絕壓群倫”的“藝術全才”。

    陸抑非 虞美人圖 84cm×33.5cm 中國美術學院藏

    陸抑非擅長花鳥畫工筆、沒骨、兼工帶寫、小寫意和大寫意各種技法,又書畫兼善,是一位全能畫家,可謂中國花鳥畫歷代繪畫技法的集大成者,被譽為花鳥畫正宗派代表。他任教時間最長,創作數量驚人,留存教學課徒稿最多,是中國美院重要的一位老畫家、老教育家。

    陸儼少 西泠攬勝圖 69.5cm×46.5cm 西泠印社藏

    陸儼少擅畫山水,功力深厚,尤善于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云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煙波浩渺,云蒸霧靄,變化無窮,并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頗具創新意識,從傳統成功地轉換建立個人風格。詩文、書法、畫論等學術修養深厚,教學成果斐然。

    李震堅 井岡山的斗爭 96.5cm×176.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李震堅為“浙派人物畫”元老五人之一。在中國人物畫創作和教學中,注重繼承中國畫優良傳統,并吸收西畫造形之長,融會貫通,成功地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表現現實生活,將素描造型結構融入到傳統水墨畫的技巧中,通過用筆的變化把握形象特征,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成績卓然。這次作品有《井岡山的斗爭》、《在風浪里成長》均為代表作。

    顧生岳 天心月圓 · 弘一法師像 82cm×64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顧生岳擅長中國工筆人物畫,作品厚重沉穩,為“浙派人物畫”五位元老之一,一生從事中國人物畫創作和教學,對中國畫基礎課改革提出“三寫”(慢寫、速寫、默寫)教學,產生了較大影響,其本人的人物速寫被人廣為贊頌,特別能抓住人物的瞬間神態特征。這次選的《維族長老》、《李叔同》均為代表作。

    周昌谷 兩個羊羔 78.2cm×39cm 中國美術館藏

    周昌谷“浙江人物畫”元老五人之一。1955年中國畫《兩個羊羔》榮獲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是新中國美術界第一次獲國際金獎。他傳統文化修養全面,治學嚴謹,功底深厚,能熔詩書畫印于一爐,又對西方印象派、野獸派色彩深入研究汲取,兼容并蓄,融會貫通,其畫以少數民族題材最受贊頌。草書、篆刻也造詣精深。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105cm×65cm 中國美術館藏

    方增先“浙江人物畫”元老五人之一書畫兼擅,人物畫創作和理論最為特出,提出以“結構素描”與傳統中國畫基礎教學相結合的理論,堅持中國畫人物線性表現方法,解決人物造型問題,從而以鮮明時代特征和現實生活氣息使中國人物畫煥然一新。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說紅書》、《艷陽天》、《母親》等。

    宋忠元 岳飛像 76.5cm×58.5cm 周昌谷藝術館藏

    宋忠元為“浙江人物畫”元老五人之一,擅長工筆人物畫,造型嚴謹,構圖簡潔,色彩變化自如,極富裝飾意趣。從傳統壁畫和工筆卷軸畫廣泛吸取變通,作品多表現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抒情性,這次有他的《岳飛像》參展。

    孔仲起 錢江秋濤圖 93cm×295cm 私人藏

    孔仲起山水畫以錢江潮名世,雄健奔放,不可一世。這次有《錢江潮》參展。他的筆墨融古化今,自創“云皴法”“弧勾法”“短線法”“水彩潑墨法”等技法,表現江河湖海的不同動態與意境。尤于“動態之水”的表現最得采,豐富了中國山水畫“云水畫法”的繪畫語言。

    盧坤峰、姚耕云、方增先 毛竹豐收 73cm×421cm 中國美術學院藏

    盧坤峰長于寫生,工筆、寫意皆擅,對中國歷代文人畫研究精深,在傳承中發揚,創造了清新高雅個性鮮明的畫風,尤以蘭竹享譽盛名。曾創作粗毛竹巨幅,作為聯合國大廈重要裝飾。這次選有《毛竹豐收》代表作參展。

    童中燾 南湖圖 108.5cm×81.5cm 私人藏

    童中燾擅長山水畫,是浙派山水畫代表之一,畫風骨氣清剛、風神秀發,奇崛豪雋共濟。學養高深,于傳統文、史、哲、經及西方哲學、美學都有全面深廣的探索。所論思辨縝密,秉性正直,不染世俗,以發揚光大傳統為已任,為人師表,深受師生愛戴。

    吳山明 老人與幼獒圖 69cm×138cm 私人藏

    吳山明長于人物,兼及花鳥、山水畫。其中國畫轉師多益,廣采前人之長,追求古今相融、中西相合,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特色。開創了不同師輩的當代“吳家樣”,形神并至,筆境兼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當代畫壇獨樹一幟。作為“浙派人物畫”第二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最重要的貢獻在于筆墨語言有所突破。在黃賓虹的影響下,他將宿墨用于人物畫領域得到別開生面的拓展,尤其是淡宿墨的應用得心應手,韻味充盈,從而為意筆人物畫的審美開拓了新的空間。

    重讀這些高雅、純美又充滿深睿、哲思的現代經典,令吾輩重溫初心,切望處紛擾的當今而不致迷失中國畫發展的方向。環顧左右,當今中國畫畫家似乎短了底氣,對前輩名家在傳承中創新有些疑惑。誠然,當今西方文化中心論具有強大勢力,西方藝術習慣以否定傳統,推倒重來成事,觀念先行,潮流瞬間即變,藝術家以新奇作品吸引眼球取勝。然而,這絕非藝術高下之標準,藝術具有時代性,但沒有先進落后之別。眾多書畫家為藝術而戰!藝術追求永恒的價值。

    東方藝術從來不遜色于西方,尤其是作為“文中之文”的中國畫,是圖像更是精神,看不到內在的精神惟見圖像是可悲的。

    當下的中國畫家有無作為,自當拭目以待,相信只有充滿民族自豪與文化自信心,創造出有精湛筆墨有良知的藝術作品,反映開放自信發奮圖強的祖國真實圖景,才值得夸獎,亦定能青史留名。

    改革開放初期,畫界有人聲稱中國畫已經窮途末路,山窮水盡了,用的就是西方標準。李可染、黃胄等老先生當時就理直氣壯地說:“中國畫是中國人的藝術,中國畫的好壞,中國人說了算!”我們的藝術家,根本不必考慮洋人的標準和所謂“走向世界”的需求而放棄我們自己的標準,可以我行我素,完全按照中國人自己的畫論標準,按自己意愿創作純屬自己的藝術。這樣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民族。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相關文章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