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木版年畫的新春雅集——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開幕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院內海報
2020年春節將至,中國人即將迎來鼠年。在傳統新年之際,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文化習俗之一就是貼年畫了。在中國,木版年畫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雕版和套版彩色印刷技術極大的促進了年畫的發展。到清代中晚期,全國出現了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等幾十個年畫產地。不僅如此,木版水印年畫中的“姑蘇版”還流傳至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有力的推動了流行歐洲的“中國風”,日本的浮世繪也借鑒和吸收了中國木版年畫的元素。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孫麗華在開幕式致辭
校長范衛東為特聘研究員頒發聘書
剪彩儀式
嘉賓合影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木版年畫高度重視,有關木版年畫的展覽和研討會不斷出現。
2020年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開幕,活動共展出海內外共300余幅精品木版年畫。媒體記者們與海內外專家學者、年畫傳承人、國內外觀眾共赴一場傳承與創新交融的版畫盛宴。
開幕式現場
此次展覽也是“新年畫·新生活”——2020年畫系列活動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展覽活動由蘇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共同主辦,集中呈現中國木版年畫盛世精品,也積極打造非遺傳承人、研究學者之間的學術對話交流平臺。
越南版畫專家現場展示
韓國版畫專家刻版展示
印刷現場展示
刻版展示
楊柳青年畫專家現場繪制展示
展覽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分四個板塊展出:守正固本 美在民間——中國木版年畫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聯展、蘭桂齊芳薪火相傳——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聯展、鑒古觀今北宗拾零——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展、藝苑掇英民畫相親——“一帶一路”歐亞五國民間木刻版畫交流展。展覽現場,還能看到國內外的年畫藝人在現場為觀眾表演繪畫、刻版、印刷年畫的技藝。
非遺木刻年畫的薪火傳承
非遺傳承人介紹
展廳現場
《守正固本 美在民間——中國木版年畫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聯展》集中展示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湖北老河口、湖南灘頭、陜西鳳翔等地區的26位國家級(其中8為已故)年畫傳承人的精美年畫作品。作品題材以門畫、墻畫為主,工筆細膩、色彩艷麗、藝術形象直觀、寓意美好,從工藝、形式到內容都呈現出更“傳統”的韻味,文化信息承載量也更豐富。各地的木刻年畫在題材和工藝上各具特點,例如楊柳青年畫的半畫半印;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分版水色套印;漳州木版年畫采用先色版后黑線條版;湖北襄陽老河口木版年畫手法采用“陡刀立線”;北京木版年畫題材的帝王神像以及五行八作的祖師爺。這些傳統的古老年畫經過守正創新,煥發出時代氣息。
民俗文化彰顯傳統魅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鑒古觀今 北宗拾零——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展》是以北京年畫為主題的首次大展,包括門神門畫、神像紙馬與民俗雜畫等三個部分,展品多為王樹村先生舊藏,共110余幅。作品系統呈現元代以來北京的民俗文化,品相絕佳,從一幅幅年畫中能夠觸摸老一輩人的新年記憶,探尋民間文化的奧秘,對于歷史研究、藝術史研究,尤其是北京地區的民俗研究具有極高的史料與文獻價值。
傳統文化走出去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苑掇英 民畫相親——“一帶一路”歐亞五國民間木刻版畫交流展》以日本、韓國藏品,越南制作品為主。觀眾在這個展覽中既可以欣賞到木刻年畫發展巔峰期的精品佳作,同時還能感受到亞洲各國木刻版畫的關聯與差異。日韓藏品以老姑蘇版年畫和清代楊柳青年畫為主要題材,韓國民畫版畫分為宗教版畫和歲畫(年畫)兩大類別。越南制作品集中展現廣西年畫的工藝和年畫魅力。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翁連溪現場演講《彩印鐫秀——17-18世紀姑蘇版畫淺談》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翁連溪現場演講《彩印鐫秀——17-18世紀姑蘇版畫淺談》
韓國古版畫博物館館長韓禪學介紹古版畫博物館
開幕當天,還舉行了守正?出新?融合——中國木版年畫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圍繞姑蘇版畫、東亞古版畫的收集與應用、年畫回歸與振興、年畫實踐等主題進行熱烈討論與交流。
璀璨奪目的桃花塢木版年畫
展覽現場
作為蘇州本地的木版年畫杰出代表——桃花塢木版年畫是本次展覽的重要角色。本次展覽的分展——《蘭桂齊芳 薪火相傳——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聯展》集中展出天津、蘇州、四川、山東、河南、陜西、廣東、福建等地區的18位新傳承人的優秀作品。題材以復刻桃花塢傳統經典作品為主,致力于在“傳統”的基調上進一步體現年畫制作工藝和技藝,作品色彩鮮明、造型獨特、人物生動、富有活力。房志達先生藏刻版7套,王樹村先生藏畫18幅作品一并展出。
桃花塢木版年畫是我國南方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民間木刻畫。因產于江蘇蘇州桃花塢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鎮、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的木刻年畫,并稱為我國五大民間木刻年畫。具有400多年歷史,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并稱“南桃北楊”。
《天仙送子圖》,“姑蘇版”年畫,神戶市立博物館藏
清代康乾時期是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全盛期,史稱“姑蘇版”。蘇州“姑蘇版”年畫融合了西洋銅版畫的技法,畫面遠近分明,層次清晰,豐富,生動細致地描繪了“乾嘉盛世”的世情風貌。
蘇州“姑蘇版”年畫融合了西洋銅版畫的技法
“姑蘇版”年畫質量、銷量空前提高, 不僅廣泛流傳于江南一帶和全國許多地方,而且遠渡重洋流傳到日本、英國和西德,一些歐洲貴族家庭會將精美的“姑蘇版”年畫當成裝飾壁畫,成為“中國風”的重要元素。同時“姑蘇版”年畫對于日本的“浮世繪”也有相當影響。
據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劉超社長介紹,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特點就是做工細膩,這源于蘇州人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對手工藝精益求精的追求。其次桃花塢木版年畫為分版水色套印,一般為七色,復雜的為二十多色。楊柳青年畫則是“半印半畫”,即先兩三次單色版后,再以彩筆填繪。
八十年代的刻版
目前清朝時期桃花塢木刻年畫刻版已經不復存在。本次展覽在在桃花塢年畫展廳保留著幾塊八十年代老刻工留下的刻版。刻版均為梨木,梨木木質堅硬細膩,是刻版的上佳材料。
墨線刻版
桃花塢木刻版畫一般分為墨線版和紅、黃、藍、綠、紫等其他幾色。其中墨線版難度最大,其中墨線保留的木質紋路窄如刀鋒,在細密的衣紋和繁瑣的建筑物紋理中,更顯刀法的細膩準確,絲絲入扣。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社譜
到了中國近代,由于戰爭和動亂的影響,桃花塢木版年畫逐漸衰落。
在解放初期僅剩“王榮興”“朱榮記”和“朱瑞記”等幾家老字號年畫作坊。這僅存的幾家年畫作坊后來成為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成立的基礎。
端陽喜慶,王樹村藏,桃花塢年畫,套印
開市大吉,王樹村藏,桃花塢年畫,套印
春牛圖,王樹村藏,桃花塢年畫,套印
連生貴子,王樹村藏,桃花塢年畫,套印
孫行者大鬧無底洞,王樹村藏,桃花塢年畫,套印
新中國成立后,桃花塢木刻年畫逐漸恢復,1959年成立了“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經過上世紀六十年代政治運動的催折后,進入新世紀,桃花塢木刻年畫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01年9月,蘇州市將“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整體劃轉入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并在資金、政策上給與扶持與資助。在多地年畫傳承瀕臨失傳的困境下,蘇州將年畫的傳承與藝術學院相結合,成為木刻年畫復興的一項有益探索。
自2003年起,學校正式將桃花塢木刻年畫列入專業課程,選拔優秀學生參加木刻年畫研修班,培養出了一批具有藝術創作和設計能力的高技能青年一代年畫傳承人。過去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以印刷為主,而新的桃花塢木刻年畫傳承人不僅要學習畫、印、刻、裱的傳統工藝,同時也要學習現代藝術設計的相關知識,成為全面發展的現代工藝美術人才。
隨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努力,古老的木刻年畫將迎來新的發展良機。
本次展覽其他部分作品展示
清妝美人圖,清中期,天津 楊柳青
西廂記·聽琴,清·乾隆,韓國古版畫博物館
清明佳節圖(1-4),瀧本弘之(日本)藏
三圣圖,清中期,北京
故事年畫,清后期,天津楊柳青美利號
觀音月光(大)紅紙,北京,貼金筆繪
三宗之神、太陽星君、爐火之神、后土皇帝、太陰星君、黃河金龍四大王,青版,北京,彩繪
秦瓊,老河口年畫傳承人陳洪斌
尉遲恭,老河口年畫傳承人陳洪斌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