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官方唯一指定網站

    公眾號
    手機版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愛之篇

    2020-04-14 09:08:20 投稿人 : bsadmin 圍觀 : 評論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愛之篇

    提香·韋切利奧于《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 1514年

    提到愛,最先想起的是甜美而幸福的愛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大師提香創作的《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表現的就是人間與天上的愛情。這件畫作描繪的是希臘神話中,維納斯勸說阿爾喀斯的公主美狄亞幫助英雄伊阿宋盜取金羊毛的場景。畫面的左邊描繪的是美狄亞的形象,她身著淡藍色絲質長裙,左手下的黑色器皿中裝滿了珍珠。那些珍珠代表著人間的愛,看似華麗而散發著誘人的光亮,但其實如過眼云煙很快就會煙消云散。而畫面右側的人物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她赤裸著身體轉頭看向維納斯,左手捧著一個冒著煙的小瓶子,代表著永不熄滅的愛之火,象征著神的愛是永恒的。維納斯與美狄亞都坐在泉水邊,在中間玩兒水的是小愛神丘比特,背景中是一片田園牧歌式的風景。

     

    貝尼尼 《阿波羅與達芙妮》 1622-1623年

    同樣是來自神的愛,十七世紀意大利巴洛克雕塑家濟安·勞倫佐·貝尼尼在作品《阿波羅與達芙妮》中卻是這樣表現的。在古希臘神話中,小丘比特將一支點燃愛情之火的箭射向太陽神阿波羅,將一支驅散愛情的箭射向河神之女達芙妮。于是阿波羅整日追逐達芙妮示愛,而達芙妮則忙于逃離。貝尼尼在這件雕塑作品中表現的就是當阿波羅即將要追上達芙妮的時候的一瞬間,達芙妮向父親求救,變成了一棵月桂樹。阿波羅依然愛著達芙妮將她的枝葉做成了桂冠從此以后一直攜帶。貝尼尼將這一瞬間永恒的封存在了雕塑之中,在阿波羅的左手碰觸到達芙妮的一剎那將要把她擁在懷中,達芙妮的身體開始變成月桂樹,她的雙手已經開始變成月桂枝葉,雙腳開始變成樹根扎進泥土中。飛揚的頭發,向前的動勢,阿波羅抬起后揚的左腿,無不提醒著觀者巴洛克藝術家們對于動感,上升感以及戲劇性的重視與表現。

     

    倫勃朗 《猶太新娘》 1665年

    《猶太新娘》是荷蘭倫勃朗的晚年作品,為了祝賀他的兒子提圖斯迎娶鄰居的女兒瑪格達林娜而創作的。名為《猶太新娘》,是倫勃朗希望兒子兒媳能夠像《圣經》里的以撒和利百加一樣幸福美滿和多子多孫。在畫面中的丈夫滿懷愛意得看著妻子,把手放在女子的胸部,而女子一手放在男字的手上,一手放在腹部,似乎充滿可對于孩子以及未來的期盼。在黑暗的背景中,一束金光從側面照射在了人物的身上,新娘鮮艷的紅裙子上點綴若金色的亮光與身上的閃著金光的首飾,以新浪金色的衣袖交相呼應。

     

    羅丹 《吻》 1884-1886年

    法國雕塑家羅丹為我們描繪人世的愛情有些特殊。在《吻》中,他以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五首《淫欲者》中的故事主角保羅與弗朗西斯卡為表現對象。他們因一起閱讀作家加列奧托的書而墜入愛河,在接吻時被弗朗西斯卡的丈夫保羅的哥哥喬萬尼發現了他們偷情而殺死,從此游蕩在地獄之中。而羅丹在雕塑作品中并沒有去表現這一故事中悲劇性的一面,而是塑造了兩個相互依偎著親吻的戀人,幸福而又甜蜜。雖然這一吻終將把他們拖入死亡的深淵,但他們依然沉醉于彼此的欲望,淪陷在愛戀之中。這件雕塑是羅丹為《地獄之門》設計的,本應安放在左邊門的下部。也有人指出這件作品中的男女二人或許描繪的正是羅丹與當時他的情人卡米耶·克洛岱爾。

     

    卡米耶·克洛岱爾 《成年》1893年

    對于卡米耶來說,愛情可能并不像羅丹的《吻》中那樣甜蜜與浪漫。作為法國的天才女雕塑家,她的作品很多很遺憾被她親手毀掉無法再看到。她與羅丹的愛情以悲劇收場,她卻成長為了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但卻因遇到羅丹這個她生命中的劫難而在瘋人院度過了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在徹底失去控制之前,她創作了這件《成年》,又名《命運》或《人生之路》。這件雕塑描繪了三個人物,一個年輕女子跪在地上仿佛祈求男子不要走,男子和另一個女子頭也不回的離開,很多人認為這組雕塑是她和羅丹、羅丹妻子之間的戀情的印證。卡米耶的弟弟保羅?克洛岱爾曾寫道:“這位赤身裸體的年輕姑娘,她是我的姐姐,這位美麗動人的姑娘,這位傲氣十足的姑娘,她跪在地上,她就這樣暴露在眾人面前,一絲不掛地跪在地上,忍受侮辱,苦苦哀求!……一種如此巨大的力量,同時擁有愛情、失望和仇恨的可怕的真誠,以至于這座雕塑超越了這門藝術的所有界限。”在生命的最后,卡米耶還被人愛著,被他的弟弟以親情溫暖著。

           

    奧斯卡·科柯施卡 《風中的新娘》 1914年

    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科柯施卡熱烈的,他在與女音樂家、音樂家古斯塔夫·馬勒的前妻愛爾瑪·馬勒陷入愛河后,在28歲創作了代表作《風中的新娘》。在由色彩形成的風暴中,男子與女子相互依偎在一起,似乎要在這旋渦中彼此融合成一體。女子面向男子側臥著,閉著雙眼進入了香甜的夢鄉,而男子則睜著雙眼仰面而躺充滿著不安。這時科柯施卡似乎預感到了愛爾瑪將會離他而去,那些變形的人物和線條,是愛而不得的執念。事實上愛爾瑪確實在與他在一起后四年因為害怕太過陷入這段感情而離開了他,而科柯施卡依然終其一生愛著艾爾瑪。艾爾瑪后來嫁給了現代主義建筑學奠基人、包豪斯的創立者格羅皮烏斯,但后來因為他限制她而轉而嫁給了了詩人魏菲爾。魏菲爾成為了艾爾瑪一生的伴侶,他為她出版作品舉辦音樂會,讓她的才華大放異彩。艾爾瑪是一個傳奇一樣的女子,她自己本身才華橫溢充滿魅力,這一個個各個領域翹楚都為她折腰,而她并沒有被愛情沖昏頭腦,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愛情是什么。

     

    夏加爾《生日》 1915年

    夏加爾筆下的“吻”則更加真實更加浪漫。《生日》這幅作品創作于他和貝拉結婚前的幾周。當時夏加爾過生日,貝拉穿著黑色帶蕾絲邊的裙子,拿著花束去看望他,見到自己的摯愛夏加爾無比的欣喜,畫面中他仿佛飛奔過去親吻自己未來的妻子。畫面中室內鋪著極具民族特色的毯子與掛毯,一片溫馨祥和。在夏加爾眼里“貝拉的沉默,她的眼睛,一切都是我的,她了解過去的我,現在的我,甚至未來的我 。” 夏加爾和貝拉的愛情讓人無比羨慕,他們的愛可以超越重力的約束,永遠飄在夏加爾的畫作中。

     

    布爾喬亞 《媽媽》 1999年

    對于布爾喬亞來說,《媽媽》是她為母親制作的頌歌,母愛治愈著她曾經在童年受到的家庭傷害。“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聰明、耐心、整潔,曾經受到傷害,敏感如蜘蛛,總是辛勤地在織錦機前勞作。”布爾喬亞將母親的形象和蜘蛛聯系在一起,靈感來源于她的童年。她的作品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記憶空間,壓抑的家庭氣氛給她的心靈留下了永久的傷痕。記憶盤踞在她內心世界里,就像一個巨大的蜘蛛。高達十米的鋼鐵蜘蛛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和威懾力,走近細看,蜘蛛腹部藏著數個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卵,有一種脆弱感。這件作品代表著憤怒、威脅、進攻、也象征著勤勉、勞作和保護。兇猛的外形、脆弱的卵、無形的絲線,布爾喬亞對于母親的愛,對于女性的多層次思考全部集中在這只蜘蛛的抽象身軀里。

     

    草間彌生 《我對南瓜的所有永恒之愛》2016年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是極少主義的物象與人類身體體驗的結合。她善于運用各種圓點和弧形,柔軟的、彎曲的、波浪形的生態形式與人的身體相互呼應,并用大量色彩濃度很高的圓點花紋覆蓋在雕塑的表面。這些抽象綿延,帶有波普風格的裝飾原點仿佛是?種不斷繁殖的病毒,令人產生幻覺,這與她長期罹患精神疾病不開關系,而藝術正是治愈她的良藥。她曾坦言這樣的視覺效果來自于個人與生具來的幻覺,這些點組成了一個無限巨大的網,表現了她的生命感受,網羅了她對藝術一切的愛。

     

    小野洋子《切片》 1964年

    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和列儂相遇,是在1964年卡耐基誦廳小野洋子表演行為藝術《切片》時。后來他們相愛結婚,在196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蜜月期間在酒店1742號房間,一住就是七天,進行他們的行為藝術作品《床上和平運動》。當時已經懷有身孕的小野洋子和列儂一起躺在床上,來自各個領域的人們都可以到訪,他們兩人時不時會高呼“make love, no war”來呼吁用愛反對戰爭。在2003年,雖然離列儂遇刺已經多年,70歲的小野洋子再一次表演了他們初遇時的行為藝術作品《切片》,每個人都允許從她的衣服上剪下一片,把碎片送給任意一個所愛之人。小野洋子說:“1964年我第一次做它時,心里滿是憤怒和不安,但這次,我是懷著對你、對我、對全世界的愛而做的。”列儂與小野洋子的愛不止是男女之間的愛情,也是一種博愛,貫穿在他們的作品里。(文/孟孟 圖片來自網絡)

    小野洋子、列儂《床上和平運動1969年

    小野洋子《切片》 2003年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相關文章

    • “廢品藝術家”的環保童話
      “廢品藝術家”的環保童話

      當毫無防備的漫步者行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綠樹成蔭的郊區時,他們可能會被隱藏的“巨人”絆倒,感覺就像格列佛登陸大人國那樣。這是丹麥小伙托馬斯·丹博在他家鄉創造的“被遺...

      2020-04-16 13:54:59
    •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美食篇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美食篇

      美食聽說在疫情宅家期間,很多人從零廚藝已經自學成為新一代大廚。在這個人人大廚的時期,你是否為自己或者家人做過一頓飯?在上一次在藝術作品中來了一次自然之旅后,我們這一次來...

      2020-04-15 10:03:59
    •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萌寵篇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萌寵篇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無論是宅家辦公還是上網課,陪伴著我們的,除了家人以外還有很多貓貓狗狗等萌寵。那些抱在懷里毛茸茸的手感,貼近身體暖和和的溫度,撒嬌賣萌時的小動作小表情,簡...

      2020-04-15 10:01:08
    •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愛之篇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愛之篇

      藝術中那些治愈人心之物——愛之篇提香·韋切利奧于《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 1514年提到愛,最先想起的是甜美而幸福的愛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大師提香創作...

      2020-04-14 09:08:20
    • 江山如“畫” | 跟隨名家足跡,來看大美中國!
      江山如“畫” | 跟隨名家足跡,來看大美中國!

      吳冠中,長城(二),紙本水粉, 30×21cm,1978年文/馮宇 老一輩藝術家都是心手合一,都是“行者”。吳冠中曾說:“尋尋覓覓,為了探求美,像采蜜的蜂,畫家們總奔走在偏僻的農村、山野、江湖與...

      2020-04-08 08:45:25
    • 廣東省博物館恢復開放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正在展出
      廣東省博物館恢復開放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正在展出

      廣東省博物館于3月19日起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公眾健康,實行全員實名網上分時段預約。在恢復展出的展覽中最令人期待的無疑是“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

      2020-03-19 15:22:18
    • 2020巴塞爾香港藝術展取消 首屆網上展廳將啟動
      2020巴塞爾香港藝術展取消 首屆網上展廳將啟動

      2019年香港巴塞爾 ? Art Basel由于受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定為全球衛生緊急狀態,原本于3月底舉行的香港巴塞爾博覽會宣布取消,但將在網上展廳呈現參展...

      2020-03-17 15:21:02
    • 待到春暖花開,與你相約畫家筆下的北京風情!
      待到春暖花開,與你相約畫家筆下的北京風情!

      張光宇等,北京之春,現代壁畫,200×450cm,1960年透過北平看北京,這些地方你去過了嗎?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國。單位停工,學校停課,人們不再走親訪友,不再出游度...

      2020-03-16 15:14:05
    • 慶祝特殊的婦女節:兒童畫寫滿祝福從北京寄往武漢|組圖
      慶祝特殊的婦女節:兒童畫寫滿祝福從北京寄往武漢|組圖

      3月6日,北京醫療隊隊員收到幾十張北京小朋友的兒童畫。新京報訊 3月6日,幾十張兒童畫從北京抵達武漢,送到北京醫療隊隊員的手中。為了給一線醫護人員帶去祝福,北京市婦聯征集了...

      2020-03-06 17:49:54
    • 推動兒童文藝創作再上層樓
      推動兒童文藝創作再上層樓

      圖片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寒風暖鴿》插圖。圖片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萬花筒》插圖。核心閱讀一個人在人生最初階段接觸到的文藝作品,不僅關乎審美趣味養成,還關乎精神...

      2020-03-01 15:16:57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