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館長塑馬克思塑像落成其故鄉特里爾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來源:中國美術館
隨著紅綢緩緩滑落,一座青銅材質雕像聳立在世人面前:高闊的前額,濃密的胡須,目光凝視遠方,腳步堅定沉穩。這位睿智的思想家,名字叫馬克思!
《馬克思》,吳為山,高5.5米(4.6米雕塑 0.9米底座),青銅,2018年
2018年5月5日12時45分,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在中德兩國代表及現場觀眾的注視下,由中國政府贈送、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應邀創作的馬克思青銅塑像在德國特里爾的西蒙廣場揭幕。中德雙方政界、學界、藝術界代表以及當地市民、游客千余人參加了揭幕儀式。近百名各國記者現場報道了活動。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法州)州長德賴爾,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特里爾市市長萊博、特里爾市副市長路德維希等共同為雕像揭幕。
揭幕儀式現場
郭衛民副主任說,“中國向馬克思的故鄉贈送雕像,反映了中德人民的友誼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愿。”他表示,馬克思的思想是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中國產生了尤為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同時也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德賴爾州長說,雕像為中德友誼與合作架起了新橋梁,萊法州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也得到深化。雕像的落成給我們深入了解馬克思創造了機會。今天,我們不僅要深入了解馬克思的生平、著作,也可以借此思考如何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
史明德大使說,雕像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特里爾,特別是對馬克思這位偉人的崇敬和紀念。希望中德加強友好往來,共創更加燦爛的文明。
吳為山館長在致辭中介紹了雕塑的創作過程,他說到:“在創作過程中,我對馬克思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他為全體大眾謀幸福而工作,為揭示科學真理而求索,為戰勝人生逆境而奮斗,為豐富生命內涵而努力。最終,他因為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發現,名列‘千年思想家’的榜首,所以,雕像中的馬克思頭發和胡須更富于哲學的意味。他不是宗教偶像,是永遠行進在我們生活中的真實的人。我以‘寫意雕塑’的方式塑造了這心中的形象。”同時表示,“兩年前我訪問特里爾,受到市長及市民們的熱情接待。這種熱情激起我將積淀在心中幾十年對馬克思的敬仰之情,化為藝術的靈感,并以雕塑凝固哲學家的靈魂,它刻載著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在場觀眾對致辭表示贊同,當雕像揭幕的那一刻,觀眾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表達對吳為山館長所塑的馬克思像的贊美與喜愛。雕像落成后,人們或合影、或自拍,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這位偉大思想家和雕像的熱愛。
2016年初吳為山館長赴德國特里爾,考察馬克思故鄉的歷史人文、地理環境、建筑風格、城市風貌和馬克思故居,尋找搜集馬克思的有關照片和資料,并根據實際環境和視覺空間,思考、研究和構思雕像造型、尺寸和雕塑安放地點及周邊環境設計等,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創作一座身著大衣、手拿書籍、邁步前行的馬克思雕像。雕像高為4.6米,底座高為90公分,最終完成后的高度是5.5米,重2.3噸,與安放雕像的西蒙廣場以及毗鄰的黑門、博物館、道路、建筑等周邊環境十分協調融合。西蒙廣場也是距馬克思從孩童到高中畢業時生活的地方最近的廣場。5.5米的尺度不僅使馬克思雕像與廣場及周邊的空間和環境相協調,而且與馬克思誕生的時間正吻合。
雕像揭幕
嘉賓合影
參加現場活動的人士對雕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特里爾的街道、機場,不時有德國觀眾認出雕像的作者吳為山館長,與他合影并表示祝賀,來自全球的多家媒體采訪了吳為山館長。“雕像看上去很精致,令人印象深刻。”瑞典游客佩爾說,馬克思從宏觀到微觀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入和科學的研究,影響深遠。來自美國、祖居特里爾的電影制片人曼德爾鮑姆說,他為家鄉有這樣的偉人而自豪,雕像讓家鄉增添了更多馬克思的印跡。馬克思故居博物館館長諾伊說,人們應該像馬克思在他的時代那樣深入思考,從而讓人類社會更加公平、正義。雕像落成后,期待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游客前來特里爾。
5月3日,吳為山館長在特里爾應用科技大學做題為“雕塑精神”的講座,約一百五十余名師生、學者等聆聽了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不少聽眾只得席地而坐聆聽來自中國的藝術。吳為山館長從“哲學的靈魂——《馬克思》”“普世的情感——《睡童》”“包容的哲學——《老子》”“和諧的文化——《孔子》”“智者的心語——《問道》”“超越的時空——《對話》”“心靈的對話——吳為山、克羅德·阿巴吉雕塑展”“和平的訴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題群雕》”八個方面介紹了他的雕塑精神與創作歷程。
講座結束后,萊博市長以特里爾市政府的名義向吳為山館長頒發榮譽證書,證書內寫道:“謹此對吳為山教授(先生)通過卡爾·馬克思銅像雕塑創作所作出的杰出藝術貢獻表示贊賞與感謝,并以特里爾市政府的名義授予其榮譽證書,特里爾市將吳為山先生創作的藝術品視作對特里爾‘城市驕子’卡爾·馬克思的特殊禮贊。”
觀眾參觀雕塑
同期,《吳為山的雕塑世界》德文專輯正式對外發行。書籍設計精致,圖文并茂,收錄了吳為山館長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以及最經典的理論篇章,如《塑老子》《古法塑孔子》《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到馬克思故鄉塑像》《寫意雕塑的文化意義》等文章,《孔子》《老子》《問道》《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的對話》《偉大的友誼——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等歷史文化名人塑像,以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大工程大型主題群雕》等祈福人類和平的公共雕塑。專集首次公開出版了歷年來吳為山館長與德國交往的影像、文字記錄,它們見證了中國與德國深厚的友誼,以及在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吳為山館長的創作生涯中,曾創作過近六百件中外歷史名人和當代人物塑像,以其深邃厚重、詩意傳神的藝術表達而聲譽卓著,不少作品被一些國家的著名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或矗立于一些海外城市的廣場和公園。2017年,吳為山館長的雕塑作品《問道》在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落成,《心靈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在烏克蘭國立基輔大學揭幕。吳為山館長塑造的孔子像,永久安放在巴西庫里蒂巴市的城市廣場,庫里蒂巴市還將這個廣場命名為“中國廣場”。吳為山館長曾經塑造過馬克思雕像。在中國最權威的馬克思研究機構中央編譯局的庭院里,安放著吳為山館長的雕塑作品《偉大的友誼》,這一作品生動展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兩位杰出思想家的氣質風采和偉大友誼,用雕塑藝術的精美語言講述著馬克思、恩格斯的深邃思想和生活故事。
吳為山館長說,他對如何塑造立于特里爾的這座馬克思雕像,從精神氣質到人物形態都有很深思考,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現出馬克思的思想家氣質、哲學家氣質,西方的雕塑特別是古羅馬、德國、法國的寫實雕塑,藝術水平都很高,而他要塑造的馬克思是中國人心中的馬克思,他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把中國寫意的方式融匯到西方寫實風格中去。寫意雕塑也是他長期追求的一種雕塑藝術方式,他覺得只有把這種藝術方式融會進去,才能表達他對馬克思的理解,他用這樣的藝術方式來理解和塑造馬克思。
而在馬克思雕像的人物形態方面,吳為山館長選取了馬克思四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形象來創作,馬克思目光深邃,自信、從容,手中拿了一本古典哲學書或一本《資本論》,象征著人類發展的百科全書,正邁步前行。吳為山館長說,他最重視的是馬克思的這種姿態和他的神情。因為姿態表現了他的內心世界,神情是他精神的一種體現,而選擇塑造行走的馬克思,蘊涵著馬克思的思想、哲學在不斷發展的深意。他的表情深沉、深邃,目光炯炯有神,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作為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深度。
吳為山館長在特里爾應用科技大學做“雕塑精神”講座
面對過去眾多馬克思雕像和德國的某些創作建議,吳為山館長有深刻的獨立思考。他說,不能把馬克思塑神化、丑化或游戲化,要還馬克思作為一個思想家、哲學家的本來面目,塑造他自信、從容地行走的姿態,表現了他的思想與哲學、和以這些思想哲學研究分析的社會都在不斷發展。馬克思穿著大衣,大衣正迎風飄動,寓意在人類社會的國際風云變幻中,馬克思從容地向前走。
在吳為山館長具有強烈藝術個性的寫意雕塑風格中,融匯著中國的詩歌、中國的書法和中國的繪畫,更融匯著中國的哲學思想,他在創作中時常將行云流水、自然山川的意象融匯到他的作品中去。在特里爾考察采風時,吳為山館長對其深厚的歷史、古老的建筑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感觸頗深,他在塑造馬克思雕像的過程中,不時想起特里爾的自然風光,在他獨特而深邃的寫意雕塑手法中,那些特里爾的美麗風光也自然融匯到他塑造的雕像肌理中、融匯到馬克思的衣紋皺褶中去了。這種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寫意風格,與西方的寫實主義傳統結合在一起,讓人既看到馬克思本人,又可以通過馬克思這個人物形象而聯想到遙遠的歷史和偉大的自然。
講座現場
2016年5月,吳為山館長設計出了馬克思塑像初稿,經審定后,當年底放大制作了2米高的大稿供中德雙方有關機構審定,并做藝術加工。雕塑創作期間,德國相關人士曾多次到訪北京考察雕像,特里爾市長萊博一行在吳為山館長的工作室仔細觀看了正在創作中的兩米高的馬克思雕像大稿。他說,馬克思主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吳為山塑造的馬克思雕像是中德人民友誼的見證,代表了中國人民對馬克思的敬意。萊博市長贊揚了馬克思雕像的藝術價值,感謝吳為山的重要貢獻,他在現場觀看吳為山館長塑造的兩米高馬克思雕像后寫道:“經由吳為山教授的藝術,卡爾·馬克思重新變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二十一世紀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衷心感謝這位大藝術家!”。特里爾市副市長路德維希見到正在創作4.6米高馬克思雕像的吳為山館長,興奮地爬上腳手架,向吳為山館長表達敬意。路德維希說,雕塑本身抽象的表達中充滿情感,像是“苦行僧”的堅定面龐中充滿激情,并留言:“今日得以親歷馬克思雕像的創作過程,我們何等慶幸。我們高興地見證理念成為現實,我們所見所感的是如此宏大。馬克思的作品重獲生命,您的雕塑中震蕩著活力。致以最深的敬重與至誠的謝意。”“在您的工作室里,我們度過了多么令人享受的一日,得以親見您為特里爾城所塑的馬克思雕像的創作過程,您將馬克思其人其作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印象極深。我們帶著期許回到家鄉。遵循著印象派的理想,您富于表現力地表達了馬克思對于這個世界意味著什么。”
德國師生、學者聆聽講座
萊博市長向吳為山館長頒發榮譽證書
吳為山館長創作《馬克思》終稿
2018年2月28日雕像從北京啟程運往德國
在馬克思銅像揭幕儀式上的講話
(德國特里爾2018年5月5日)
吳為山于特里爾
尊敬的各位嘉賓,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陽光特別燦爛,這是心靈的陽光,幸福的陽光,這是友誼的陽光!它象征著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前景無限光明。在馬克思像前,我祝愿特里爾人民幸福快樂,祝愿在座的所有嘉賓和全世界人民心里永遠充滿陽光!
200年前的今天,馬克思誕生于這座美麗、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17年后,他離開故鄉,一步步走向當時歐洲思想文化的最前沿,進而從歐洲走向世界,成為從特里爾走出來的偉大思想家。
200年后的今天,目光深邃的他,邁著從容的步伐,懷著深深的情感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此時此刻,群賢畢至,來自世界各地的諸位,薈聚于此,共同見證:一座象征馬克思精神的銅像聳立!
兩年前我訪問特里爾,受到市長及市民們的熱情接待。這種熱情激起我將積淀在心中幾十年對馬克思的敬仰之情,化為藝術的靈感,并以雕塑凝固哲學家的靈魂,它刻載著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
這件作品從整體的構思到大稿的塑造;從我在零下8度的室外創作到青銅在攝氏1280度高溫中熔鑄;從今年2月28日凌晨在北京機場為馬克思銅像送行到今天5月5日正式落成,得到了中德各有關方面人士的關心、關注,特別是特里爾人的真誠幫助。
在創作過程中,我對馬克思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他為全體大眾謀幸福而工作,為揭示科學真理而求索,為戰勝人生逆境而奮斗,為豐富生命內涵而努力。最終,他因為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發現,名列“千年思想家”的榜首,所以,雕像中的馬克思頭發和胡須更富于哲學的意味。他不是宗教偶像,是永遠行進在我們生活中的真實的人。我以“寫意雕塑”的方式塑造了這心中的形象。
尊敬的各位朋友,生命有限,精神無窮。馬克思手中的書和腳下的路已充分說明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將不斷前進。
陽光每天都是新的。我希望,全世界人民邁步前行,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吳為山
2018年4月28日深夜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