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館正式開館 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三館合一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富春山館內
12月24日,建筑版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正式開館,這是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后的首個作品。
位于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的富春山居館,由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三館合一。去年9月,美術館率先開館。一年多后的今天,三館“合璧”共同開幕。
富春山館的入口處,連接著曲折的回廊,圍欄由深黃色的竹子打造,樓閣矗立在水邊,屋頂呈現出蜿蜒的弧度,和遠處青山融合在一起,岸邊水草豐盈,迎風飄蕩,恍然間像是進入了某個遠避世俗的山中村落。
為了表達富春山居圖中的“山居”二字,王澍在建筑的里里外外都下足了功夫。
外部建筑從地面到屋頂,用人字頂打造出延綿起伏之感,這是“外山”。走到館內,從入口處往深處走,坡度也慢慢往上,走路也有爬山的感覺,這是“內山”。
“富春山館按照中國傳統的山水序列,在建筑本身的整體構筑中呈現了近山、次山、遠山瀠洄呼應的構筑法則。”王澍坦言,建筑靈感來自黃公望的山水畫。
富春山館外立面的石塊,全部是手工打造,工人們用榫頭將石頭切開,捧著水泥填入墻體。館內的竹子模樣的墻面,是將一根竹子劈成七八片,倒模成型再加工成墻面。稻草模樣的墻面,將草席化作原材料,通過倒模讓墻面有稻草的紋理感。
讓傳統文化存在于生活中
“接不接,我要先做個調研。”王澍在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后,接到了富陽工作人員的邀約,請他建一個與《富春山居圖》息息相關的建筑。
雖然王澍被吸引了,但是他的工作室一年只接一個項目。王澍起初只答應考慮考慮、先看看。
富陽全縣將近300個村,王澍的團隊全部訪問了一遍。文物建筑保護的現狀,讓王澍感受到了建館邀約的沉重。
所以不只是建館,如何保護富陽的傳統文化,王澍也思考了很多。他提了一個要求:“設計美術館可以,但要給我一個村子作為傳統建筑的保護和改造項目。”
于是,富春山館除了有一個大的博物館美術館群,還在洞橋山頂一個叫文村的村落有一個改造保護項目。也就是著名的富陽洞橋鎮文村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綜合試點項目,兩個項目同時落地。在文村,王澍團隊改造時所試驗的技術和材料,沒有浪費,統統實施在建筑富春山居館的過程中。
至此,城市山居和大型公共建設之間一份微妙的聯系開始了。
“讓生活在村子里面的農民,有一份自信驕傲:我們家里墻上的技術,用在城市最高標準的文化建設上。”王澍表示,《富春山居圖》不僅僅是一個美學問題,讓傳統文化繼續存在生活中,山居和城市和諧相處,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啟示。
博物館分7個單元展覽
講述富陽獨特的歷史
展覽是主角,建筑是舞臺。富春山館推出的一系列展覽大部分也與富陽相關。
博物館布展項目藝術總監陸建松說,博物館是富陽人民的博物館,要講述富陽獨特的歷史,要使富陽人看到就能留下深刻記憶的展覽。
常設展覽主題分為山水富陽、千年古縣、東吳源流、造紙名家等7個單元,這7個單元把富陽的人文、歷史、地理都包含在其中。
富陽的歷史引人駐足,故宮博物館的文物也讓觀客過一把眼癮。
公望美術館本次大展由三大藝術展覽構成:“‘君圣臣賢’乾隆與董家父子書畫特展”、“‘公望富春’首屆中國山水畫大展作品展”、“‘家在富春江上’富陽區美術書法攝影精品展”,展期為3個月。
“‘君圣臣賢’乾隆與董家父子書畫特展”,是董邦達、董誥的數十幅作品展覽。董邦達、董誥是清中期富陽人士,在乾、嘉時期為畫家之翹楚,是清代頗具影響的文人畫大家。這批作品來自故宮。
檔案館本次展覽內容為“富春古今——富陽區檔案史料展”。
富春山館展覽常年免費參觀,其中公望美術館與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均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4:30(下午4: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遇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
(責任編輯:彭菲)來源: 浙江在線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