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官方唯一指定網站

    公眾號
    手機版

    “融——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9-11-11 19:56:09 投稿人 : bsadmin 圍觀 : 評論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2019年11月8日,由中國美術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融——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十九屆四中全會剛剛在北京勝利閉幕之際,因此本次展覽具有特殊意義。

    開幕式現場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中國駐墨西哥原大使邱小琪,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司長吳煒,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文化和旅游部港澳臺辦一級巡視員李健鋼,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繼春,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副部長張學謙,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家盛楊、曹春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南京博物院原院長徐湖平,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中國美術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百成,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以及澳門藝術家:譚俊杰、林婉媚、徐凌志、楊永光、顧躍、麥光榮、梁達鴻、鐘金星、盧紹儀、張?之、何建國、黃美婷等。

      吳為山、陳繼春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開幕式。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美術館館長

    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致辭 

      吳為山在致辭中講到,在十九屆四中全會順利召開之后,這個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非常有意義,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完善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對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舉辦這樣一個展覽非常符合我們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他談到,本次展覽起源于前年他訪問澳門時,和陳繼春先生談論如何在澳門這顆祖國的明珠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當代中國藝術家的經典作品,用中國精神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今年5月,中國美術館把徐悲鴻、齊白石、林風眠等一大批藝術家的作品送到澳門展覽,引起巨大的反響。本次展覽讓澳門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來到中國美術館展覽,讓澳門藝術家和內地藝術家們進行藝術的交流,情感的溝通,心與心的融匯,更是適逢其時。他表示,未來中國美術館將加強和港澳臺地區的交往,將所有中華兒女、海內外同胞的藝術創作在國家美術殿堂里展示,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繼春致辭 

      陳繼春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向中國美術館和吳為山館長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講到,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把澳門定位成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之地。澳門藝術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已經合作多年,澳門藝術博物館是一個向澳門所有青少年進行文化推廣的橋頭堡。希望未來繼續和中國美術館緊密合作,通過交流,相互理解,了解雙方藝術創作的新理念,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開幕式

    嘉賓合影 

      展覽展出65位澳門藝術家創作的書法、國畫、水彩、油畫、版畫、混合媒材、陶瓷、雕塑、裝置作品76件(套),以此呈現澳門當代視覺藝術創作成果,促進澳門與祖國內地的藝術交流,推動澳門視覺藝術發展的傳承與創新,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吳為山介紹到,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將創作的目光聚焦在澳門特有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印記之中,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以豐富的藝術形式呈現了這座城市中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相映成輝的澳門記憶和精神家園,展現了澳門在回歸祖國以后,當代藝術創作的多元開放和勃勃生機。這些作品呈現出澳門藝術家在藝術語言和藝術觀念上的創造與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中華文化精神對藝術家的深刻影響。

      本次展覽的參展作品經公開征集評審。作品《此山中》結合客觀山石元素和主觀環境感受,營造出既真實又虛假的心中世界,作品既保有中國畫傳統特色,又突破傳統。作品《迷墻系列之三》中加入當代語言和心理暗示,探討自然與人的關系,構圖題材別有創意,敘事語言豐富多元。裝置作品《東張西望》將澳門特有元素和歷史痕跡以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呈現,巧妙地糅合澳門古今風情。

      展覽呈現中國美術館5層展廳,展出至11月30日。(周一閉館) 

    展廳現場

    融——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

      澳門是鑲嵌在祖國版圖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澳門展示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相映成輝、充滿活力的形象。中國美術館肩負著弘揚中華文化、推進美術交流的重要使命,尤其重視與港澳藝術界的互動與合作。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中國美術館與澳門藝術博物共同主辦“融——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呈現澳門當代視覺藝術創作成果,促進澳門與祖國內地的藝術交流,推動澳門視覺藝術發展的傳承與創新,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展覽和學術交流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此前,由我館策劃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大師展”于今年5月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成功開展,展覽作品均為中國美術館館藏經典,按照大師藝術取向和創造路徑,分為“入古出新”“引西潤中”兩大板塊。“入古出新”部分擷取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葉淺予7位大師不同時期的中國畫花鳥、山水、人物作品,以及館藏我本人創作的向大師致敬的雕塑作品。“引西潤中”部分,精選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龐薰琹、顏文樑、吳作人、吳冠中7位美術大師的作品。可謂群峰并峙、經典燦爛。他們是20世紀推動傳統美術進入現代形態的第一代美術大師和傳派。他們學貫中西,不僅傳統文化修養深厚,而且負笈海外,深得西方文化精髓。他們將引進與傳承相結合,把西方表現語言和造型觀念與民族審美意識相結合,以各自融合中西的藝術實踐開創出中國美術現代新質,開宗立派,建構起中國現代美術體系,影響了百年中國美術的發展進程。展覽讓澳門同胞感受到祖國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特別是20世紀無與倫比的藝術創作,此展在澳門展出期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與廣泛關注。這一方面源于展覽中的這些大師經典既是當時的創造,又以其超越性透溢出歷久彌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魅力。但更為重要的是源于澳門同胞對祖國文化的情感,且有極高的鑒賞水平,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文化的豐富博大以及祖國的愛,這也體現了澳門同胞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不斷加強,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斷升華。

      作為對“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大師展”成功舉辦的呼應,我館同澳門藝術博物館再度合作,即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融——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展現澳門當代藝術創作,內容涵蓋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水彩、素描、雕塑、裝置、陶藝等多種藝術媒介。藝術家將創作的目光聚焦在澳門特有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印記之中,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以豐富的藝術形式呈現了這座城市中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相映成輝的澳門記憶和精神家園,展現了澳門在回歸祖國以后,當代藝術創作的多元開放和勃勃生機。這些作品呈現出澳門藝術家在藝術語言和藝術觀念上的創造與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中華文化精神對藝術家的深刻影響。相信,這次展覽的成功舉辦,必將進一步推動澳門藝術的持續蓬勃發展,增進與內地藝術家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認同。

      回望澳門回歸祖國20年取得的成就,值得澳門同胞和全國各族人民自豪和驕傲。相信,未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澳門這朵祖國的美麗蓮花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色彩。”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美術展覽是現代社會展示創作成果、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實現其審美價值的舉措。二零一九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將澳門的美術作品呈現于北京廣大民眾面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世人眼中,澳門國際化程度高,有樸素的小巷和細少的“前地”,也有奢華、奢華、再奢華的度假村。實際上,當地民眾一直努力工作與學習,以勤懇、務實方式去實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盡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尤其是大灣區,乃至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建設添磚加瓦,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亦對精神文明有要求。

      曾幾何時,內地學者在總結二十世紀前澳門美術發展特征時,有“邊緣上行走”的看法。誠然,盡管自十六世紀以來,澳門一直蕩滌于歐風美雨之下,但其美術發展態勢,至今依然根植于中華文化,同時的放開懷抱,擁抱世界不同的藝術思潮。毫無疑問,回歸祖國是澳門美術邁向多樣多元的轉折點,從過去以“畫會”作為美術發展主要“推進器”的形式,向個性化、專業化邁進。在此“雙慶”之年,推動澳門本土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激勵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努力創作出更多傳播當代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的作品,從而展示時代特色的文化自覺意識,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與中國美術館合作舉辦“2019澳門藝術家作品特展”的初衷。

      是次展覽作品以公開的形式征集,經評選入圍的作品,以中國畫、中國書法、油畫、裝置、版畫、水彩、素描、雕塑、陶瓷等為媒介。我們知道,每一媒介在藝術世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作品,均熔鑄著澳門藝術家藝術語言的變革。入選的中國畫,保存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特色,有花鳥、山水、人物等。當中的山水畫,致力突破傳統程序和皴法處理,又或是章法具有探索性。饒具意義的是,若干作品黑白空間處理相當特別。而在裝置方面,又能巧妙地糅合澳門古今文化遺存和當代風情。是的,參與展覽的藝術家,專業化程度高。正因為學院經驗對于個體人文思考和藝術創作有著深入的啟發作用,可以看到,澳門的藝術家對當代藝術領域的潮流有高度的敏感,富有前瞻性。這些畫作不再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樣以情節性敘事為特征,而是注目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又或是謳歌祖國大地或澳門小城的壯麗風貌的描寫與關懷,這種回到生活的表述,折射出澳門當代藝術思潮的新變化。

      雖然是次展覽未能囊括澳門所有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不無滄海遺珠之慨,但毋庸諱言,這樣的展覽也是對于當下澳門藝術創作的一個梳理。而這種梳理,或可以讓人們冷靜地品味澳門此時此刻的美術面貌,以及它所含蘊的學術份量,從而思考澳門美術的發展過程中的得失,又或是發展方向。

      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一直致力創造機會,讓更多的人近距離欣賞澳門本土藝術家的造詣與優秀藝術作品所析出的魅力。當然,它的身影不僅是局限于澳門,過去九年來藝術范圍內的“澳門制造”一直顯現于意大利威尼斯,北京中國美術館只是一地。我們相信,透過大家的努力,內地其他地方的同胞也可以和澳門美術相遇。

      是為序!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于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

    陳繼春                   

    作品欣賞

    譚俊杰 此山中 水墨紙本 136cm×180cm 2019

    林婉媚 迷墻系列之三 綜合版畫 70.5cm×137cm 2017

    徐凌志 東張西望 復合媒材裝置 300×300×300cm 2019

    梁達鴻 樂章5 不銹鋼 74×63×12cm 2018

    鐘金星 前赤壁賦 紙本 139cm×72cm 2019

    楊大名 延年美意 水墨紙本 196cm×63cm 2019

    盧紹儀 觀自在 水墨紙本 90cm×64cm 2019

    何斌 盛世蓮花 紙本 180cm×95cm 2019

    顧躍 蓮花寶地升旗語 陶瓷 60cm×80cm 2018

    麥光榮 歷史的記憶 布本油畫 199cm×168cm 2019

    鄭佩儀 嫁 設色紙本 126cm×60cm×2件組 2017

    鄭佩儀 嫁 設色紙本 126cm×60cm×2件組 2017

    Rodrigues Esmeriz, Duarte Jorge 蝴蝶效應 蝕刻版畫 42.5cm×58.5cm 2018

    馬玉安 Jo?o Manuel 漁夫IV 混合媒材 90cm×90cm 2019

    陳炳豪 塞哥維亞古城探秘 水彩紙本 29cm×29cm 2019

    譚俊杰 無垠 水墨紙本 37cm×147cm 2017

    何建國 美美共生 生生不息 復合媒材裝置(鐵架,鋼管,陶瓷等) 298×175×175cm 2019

    17 汪藍 小城故事 布本油畫 66cm×81.5cm 2019

    張?之 月相──光的追求 陶瓷裝置(組件9件) 35cm35cm300cm 2018

    Paulo Guilherme 種子2 陶瓷雕塑 20×22×15cm 2018

    孟舒 天地之心 手工玻璃 43×40×40cm 2017

    黃美婷 8760秒的隧道 錄像裝置 135×76×200cm 2019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相關文章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