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官方唯一指定網站

    公眾號
    手機版

    “國家美術作品收藏與捐贈獎勵項目:融象創真——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9-11-09 20:51:26 投稿人 : bsadmin 圍觀 : 評論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2019年11月7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融象創真——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匯集了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及家屬收藏的李斛經典力作百余件,包括中國畫、油畫、素描、速寫、雕塑等藝術作品,全面立體地呈現了李斛先生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成就。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劉曉冰,中國美協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全國政協人口和環境資源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凌振國,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葉毓中,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慶平,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老藝術家潘世勛、蔣采蘋、廣軍、盛楊、曹春生、劉曦林、王同仁、李小可、李庚、李燕等,以及李斛的家屬李凡、李蓉、李蕓出席了開幕活動。

      吳為山、徐慶平在開幕式上致辭,邵大箴發來書面致辭,吳為山向李斛先生的家屬代表頒發捐贈證書,感謝他們將李斛先生各個時期代表作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李蓉致答謝辭。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美術館館長

    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致辭

    開幕式現場

    吳為山在致辭中講到,今年是李斛先生誕辰100周年,也是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的百年誕辰。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美術,在“民族救亡”和“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潮中,涌現出一批杰出的畫家,他們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族命運,以中西融匯的寫實方式和形神兼備的審美理想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作品,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光輝榜樣。今天,我們不忘初心,為他們舉辦展覽,就是要緬懷這些前輩們的無私奉獻與高尚情操。感謝李斛先生的家屬把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今后,我們將把這批作品保存好、使用好,到世界各地去巡展,為今天中國美術的繁榮、為堅定文化自信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開幕式

    嘉賓合影

      李斛生于1919年四川省大竹縣的一戶貧苦農家,社會動蕩、清貧如洗,他的成長生活軌跡就在時代的巨浪中沉沉浮浮。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奮發圖強,求知若渴。青少年時期李斛就表現出對繪畫的濃烈興趣, 1942年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于徐悲鴻、傅抱石、謝稚柳、李瑞年等先生,繪畫水平和藝術思想均有長足提高。求學期間他關注民生、關注現實,面對迥異于傳統人物畫的現實主義內容題材,不斷探索謀求繪畫技法的創新和藝術表現的真實性。引西潤中,用中國畫紙、筆、墨糅合西洋素描造型技法和科學色彩知識,描繪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創作了一批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的藝術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與好評。

      新中國成立后,李斛應徐悲鴻先生之邀赴北京執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李斛生長于巴山蜀水間,受四川的地理風物、風土民情浸潤滋養,他觀察敏銳,心思縝密,表達細膩,尤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他的課堂示范和下鄉寫生作品,往往從平凡瑣碎的現象中挖掘出抒情的詩意和感人的氣息,創造出神采各異、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李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造型意識,升華自己的藝術技藝和表達樣式。他更注重以色彩塑形,將水墨皴擦悄然融匯進色彩的塑形之中,真正實現了色與墨在水的調和下的混濛交融。他將傳統的線造型融入到素描寫生和中國畫創作中,無論是輪廓線還是衣紋處理都體現著形體的結構,強調由面到線的轉換,以線的虛實、疏密、粗細、張弛等節奏來表現空間和結構的轉折。如《印度婦女像》《女民警》等作品,人物頭面部濃墨重彩的謹細描繪與簡潔舒朗的衣紋線條,對比強烈,收放自如,形成了新的審美意趣。墨色交融的人物畫風格也成為李斛廣為人知的代表畫風之一。

      李斛融匯中西實踐,突顯藝術家精湛的造型能力。同時,他亦非常重視學習傳統和師法造化。1958年拜李苦禪先生為師,學習大寫意花鳥畫。1961年赴敦煌莫高窟考察,臨摹敦煌壁畫。對傳統筆墨和色彩特質的研究,使他的藝術創作既有西洋畫的嚴謹精確,又兼容中國畫的筆墨意韻,對水、墨、色的綜合掌控以臻化境,創造出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具有浪漫主義情調的獨特風格。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間,李斛不辭勞苦經常帶領學生深入群眾,從事勞動,體驗生活,千錘百煉,提煉筆墨,留下大量表現瑰麗風光、人文建筑、建設場景的珍貴山水畫作品,充盈著自然流暢、優雅抒情的格調。他巧妙地把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與西洋畫的明暗、色彩、空間透視等造型方法結合起來,使畫面既有意境美又有真實感,既有筆墨韻味又有光感和整體感。

      李斛曾書:“人生有限,藝術千秋。”此句恰為他人生的寫照。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李斛于藝術創作盛年與世長辭,終年五十六歲。他未有充足的時間來實現自己藝術追求上的宏愿,但他留存下來的藝術作品和已取得的藝術成就以及他傾畢生心血為新中國美術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都值得后人肅然起敬,深入研究。吳為山表示,承蒙李斛家屬秉承先生大愛無私、樂于奉獻的精神,值此展覽開幕之際向中國美術館慷慨捐贈其代表作品20件。中國美術館將不負重托,發揚捐贈者的奉獻精神,承擔起弘揚經典藝術的責任。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8、9號廳,將持續至2019年11月20日(周一閉館)。

    展廳現場 

    前 言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美術,在“民族救亡”和“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潮中,涌現出一批杰出的畫家,他們關注現實,關注民族命運,以中西融匯的寫實方式和形神兼備的審美理想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僅鼓舞、激勵著人民,也使中國畫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迸發出時代的精神,從士大夫文人的個人詩性和陳陳相因的表現程式、畫法中脫穎而出,使得中西繪畫在對話中,豐富與發展了中國畫的表現力。李斛先生便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他是徐悲鴻先生的高足,徐悲鴻先生曾為之題詞:“以中國紙墨用西洋畫法寫生,自中大藝術系遷蜀后始創之,李斛仁弟為其最成功者。”

      1919年李斛生于四川省大竹縣的一戶貧苦農家,在青少年時期他就表現出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他以“心懷遠志,不畏近難”為座右銘不斷與命運挑戰。1942年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在徐悲鴻、黃顯之、呂斯百、傅抱石、謝稚柳、李瑞年等名家大師的親授下,刻苦鉆研,兼收并蓄。他在中央大學時期的作品已體現出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他立足現實生活,揭示人間苦難的悲憫情懷,在作品中以強烈的感染力量折射出來。如創作于40年代的《嘉陵江纖夫》《強種》《戰火中的難民》等一系列作品,運用中國畫紙筆墨色融入明暗、塊面、解剖結構等西洋畫造型技藝理念,以墨線勾勒輪廓,色墨兼用,皴擦暈染出結構和體積感。這些融匯中西的實踐,凸顯藝術家精湛的造型能力和“為人生而藝術”的藝術理想,彰顯了藝術家在這一時期的藝術特征和創作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李斛先生飽含激情地創作了具有感人的藝術情懷和生活情趣的繪畫。作品中神采各異的人物形象體現了畫家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表現,如《廣播器在表揚我們》《毛主席您是我們幸福的保證》《印度婦女像》《披紅斗篷的老人》《女民警》等佳構,傳神寫照,形神兼備。他有意識地弱化素描的明暗關系和略顯生硬的筆墨皴擦,不斷升華自己的藝術樣式。他將水墨皴擦悄然融入色彩的塑形手段之中,真正實現了色與墨在水的調和下的混濛交融。李斛更注重以色彩塑形,借鑒油畫和水彩畫的豐富色彩來統籌輪廓線,塊面結構的轉折,筆墨的暈染皴擦,在生紙上做到了堪比油畫的細微結構的深入刻畫和皮膚衣物的質感塑造,創造出墨色靈動、神采奕奕的新時代人物形象。李斛墨色交融的人物畫風格成為他廣為人知的代表畫風之一,也是他融合中西藝術的個性化語言,使其終成獨具一格的現代人物畫家。

      50年代末,李斛比以往更加重視向傳統學習,1958年拜李苦禪先生為師,1961年去敦煌莫高窟考察。對傳統筆墨和色彩特征的著力,使他的藝術創作既有西洋畫的嚴謹精確,又兼容中國畫的筆墨意韻,在《關漢卿》《白石老人像》等作品中實現了西方寫實技法和國畫寫意精神的有機融合,展現了他對傳統筆墨語言出色的駕馭能力,得中國寫意精神三昧。同時李斛非常重視師法造化,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間,不辭勞苦經常帶領學生深入群眾,從事勞動,體驗生活,留下大量表現瑰麗風光、人文建筑、建設場景的珍貴山水畫作品。尤其是其表現夜景的作品,一反傳統山水畫計白當黑的象征性手法,以真實的感受為依據,抓住明暗虛實關系,綜合運用冷暖對比、光影效果,巧妙地把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與西洋畫的明暗、色彩、空間透視等造型方法結合起來,使畫面既有意境美又有真實感,既有筆墨韻味又有光感和整體感。

      縱觀李斛的一生,先生低調樸質,不求顯達,他終生堅持的不過就是兩件事:一為丹青繪事,一為教書育人。應徐悲鴻先生之邀赴北京后,一直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直至離世。李斛作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第二代教師主力之一,身體力行,鞠躬盡瘁。他提出“在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外來”的原則,主張“雙管齊下”的教學方式,確立了在今天依舊沿用的“結構素描”訓練方式,延續并擴展了徐蔣美術教學體系的內涵和外延。桃李天下,對中國現代人物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李斛先生于藝術創作盛年與世長辭,終年56歲。他未有充足的時間來實現自己藝術追求上的宏愿,但他留下來的藝術創作和已取得的藝術成就,傾畢生心血為新中國美術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都值得后人肅然起敬,深入研究。特別感謝李斛先生的家屬秉承先生大愛無私、樂于奉獻的精神,值此展覽之際向中國美術館慷慨捐贈李斛代表作品20件。中國美術館將不負重托,承擔起將藝術家的創作精神及捐贈者的奉獻精神發揚光大之職責。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2019年10月17日   

    作品欣賞

    《印度婦女像》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57.5cm×43.3cm 1956年 中國美術館藏

    《齊白石》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72cm×116cm 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女民警》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81cm×65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女民警稿》 李斛 速寫 紙本墨筆 80×67.5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女民警素描稿》 李斛 素描 紙本炭筆 78cm×62.6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工地探望》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109.7cm×154.2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工地探望稿一》 李斛 速寫 紙本炭筆 64cm×46cm 195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工地探望稿二》 李斛 速寫 紙本炭筆 78.5cm×45cm 195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偵查》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58.1cm×86.2cm 1949年 中國美術館藏

    《毛主席您是我們幸福的保證》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79.3cm×55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讀報》 李斛 紙本水彩 47cm×38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長江大橋鐟探工程》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50.5cm×153.6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建筑蘇聯展覽館》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61.5cm×134.6cm 1956年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館工地》 李斛 速寫 紙上炭筆 59cm×91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公社文工團員》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54.6cm×38.5cm 195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女司機》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57.5cm×91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女司機稿一》 李斛 素描 紙本炭筆 31.5cm×22.5cm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女司機稿二》 李斛 素描 紙本炭筆 31cm×24cm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田間變課堂》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28cm×47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歇煙看書報》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28cm×52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我也來一個》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42cm×28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學習莫放松 》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28cm×52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學生與先生》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28cm×52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書本隨身帶》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32cm×66cm 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修建中的橋墩》 李斛 素描 紙本炭筆 17.5cm×24cm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武漢長江大橋橋墩建設》 李斛 速寫 紙本炭筆 23cm×34.5cm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江中作業》 李斛 速寫 紙本炭筆 25.8cm×36.5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江中作業》 李斛 速寫 紙本炭筆 25.8cm×36.5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李凡》 李斛 雕塑 鑄銅 24cm×17cm×16cm 1951年 中國美術館藏

    《馬》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 40cm×28cm 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

    《關漢卿像》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64cm×46cm 1962年

    《披紅斗篷的老人》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73cm×56cm 1956年

    《新疆少女》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36cm×28cm 1955年

    《石景山鋼廠》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67cm×150cm 1964年

    《廣州起義》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132cm×301cm 1957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石膏像(希臘女神)》 李斛 素描 紙本鉛筆 76cm×58cm 1955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自畫像》 李斛 素描 紙本炭筆 36cm×22cm 1950年

    《撒尼族姑娘》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40cm×28cm 1956年

    《傣族姑娘》 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108cm×57cm 1962年 北京畫院藏

    《夜戰》李斛 中國畫 紙本水墨設色 49cm×35cm 1956年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相關文章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s id="0sia6"><noscript id="0sia6"></noscript></s>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 <tr id="0sia6"></tr>
  • <u id="0sia6"></u>
  • <s id="0sia6"></s>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