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跨年大展呈現: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佛教文化藝術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北魏~東魏 石雕彩繪一佛二菩薩立像 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 青州博物館藏
11月29日,一帶一路佛教文化藝術特展:“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隆重開幕,展覽展出來自全國49家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360件,以中國境內14個省市區出土的十六國至宋初吳越國時期的金銅造像為重點,展示兩千年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兩漢之際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內地。兩千年來,佛教逐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佛教藝術品也已成為中華文明絢爛的瑰寶。十六國至五代的中古時期,由于供奉和禮拜之需,鑄造金銅造像蔚然成風、綿延不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金銅造像藝術,是中國佛教造像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覽分序廳、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尾廳五個部分,以時代為序,重點從“十六國至隋代”“大一統的唐代”“五代時期”三個歷史時期梳理漢傳佛教金銅造像的時代特色與發展脈絡。特別難得的是,本次展覽首次將零散分布在全國文博單位的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集結到浙江省博物館作整體展示,展品精品紛呈,幾乎囊括了中國境內出土的早期金銅造像,包括眾多紀年造像。
在序廳中展出的寧波南宋天封塔地宮出土的統一新羅時期金銅佛立像,確立了明州在一帶一路佛教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是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實物見證。展廳出口位置展出了本次展覽體量最大的單件展品,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隋開皇二年(582)荀國丑石造像(高190、寬100、厚40厘米,重約1噸),意在展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南北方佛教文化的持續交流與傳播。
此外,觀眾還可以在浙博武林館區一樓大廳看到3D打印成原樣模型的大同云岡石窟第13窟過去七佛立像,由山西云岡石窟研究院特意制作,長9、高3米,是一組北魏平城遷洛前深受南方佛教藝術影響的作品。展覽將至2019年2月28日。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