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勤硯: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2018中國美術教育行業峰會演講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2018年3月23日,知名美術教育專家、中央美術學院鄭勤硯副教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8中國美術教育行業峰會公益美術主會場,為在場2300余名觀眾帶來了精彩的演講《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
作為主會場第一位出場的主題演講重磅嘉賓,鄭勤硯教授引人入勝、洗練洞達的演講、極具磁性和激情的聲音以及打動人心的溫暖話語、直抵人心的演講內涵充滿了魅力和感召力,現場2300余名觀眾被深深吸引,現場不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
鄭勤硯教授的演講提到兩個關鍵詞:核心、平衡,圍繞這兩個核心詞,以問題為導入,層層深入剖析,展開了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發現之旅。未來是什么樣的?我們每一天都在去往未來的路上,未來很遠,未來如此之近。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探索。美術教育對人類發展有著何等價值?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該如何準備?鄭勤硯教授提出,第一,核心(core)。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應確立美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價值,美術學科應成為學科教育的核心之一。
鄭勤硯教授講道:51年前,即1967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建立了《零點項目》(Zero Project),這個項目影響深遠,直接影響到美國整體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零”意味著從頭開始,為什么要以“零”命名?向來以科技領先聞名的美國,為何會用“零” 表示對藝術教育認識的空白?
1957年11月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衛星,開始了人類星際發展的歷史。美國大吃一驚,奮起直追,但還是落后了83天。大家都知道,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是1949年試驗成功的,整整落后美國4年。50年代在空間技術的競爭中,為了搶先把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美國一直認為自己是20世紀科學技術的超級大國,一下大傷面子。經過認真調查和反省,一些教育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美國的科學教育是先進的,但藝術教育是落后的。 也即兩國科技人員不同文化藝術素質直接導致了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后。
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藝術音樂達到了輝煌燦爛的頂峰。如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契訶夫、普希金、萊 蒙托夫等一大批不朽的偉大作家、詩人,音樂家有柴柯夫斯基、格林卡等,美術家有列賓、蘇里 柯夫、別洛夫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意外的歸來》、《伊凡雷帝殺子》、《三套車》對剝削社會中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描寫和對不平等社會制度的控訴和批判,給人的震撼是深刻的。
文學、音樂、美術三個方面,美國都不如俄羅斯。除了德萊塞和杰克·倫敦等少數作家外,這一時期在美國的著名音樂家有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但一查家譜全來自俄羅斯。這些文化藝術背景決定了俄國人的藝術素質超過了美國人,但這是否會導致美國科學技術的落后呢?這些差距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于空間技術的競爭到底有哪些間接的作用?這是《零點項目》所要研究的問題。
美國在《零點項目》幾十年來投入了上億美元,各專業的專家學者超過了百名,在哈佛大學的規模遠遠超過了一個課題組,他們在100多個公立和私立的學校做實驗,有的從幼兒園起連續進行20年的追蹤對比,出版了幾十本專著,上千篇論文。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美國教育的影響特別大,以致于美國國會1994年3月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將藝術與數學、歷史、語言、自然科學并列為基礎教育核心學科,即相當我們中學的主科或大學的必修課程,這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零點項目》的現任執行主席霍華德·加德納還提出了認知上的一個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者加德納教授認為人類至少具有七八種以上智能。一是數理邏輯分析智能;二是語言技巧智能;三是音樂智能;四是身體運動智能;五是空間位置智能;六是人際關系智能;認識他人的能力特別強,這樣的人適合做領導。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七種智能,最大限度發揮他的潛能。
20世紀初,現代腦科學的發展讓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大腦是左右兩個相互分離的半球且左右腦的分工不同。左腦擁有語言中樞,主要支配語言、邏輯、數學符號、公式、書寫等抽象思維和記憶的活動。右腦主要負責事物的形象、音樂、繪圖、空間位置形態等形象材料的思維和記憶。
鄭勤硯教授提到,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正在和廣外、中科院做一項關于中國書法的腦成像測試研究,以期通過科學研究探討和發現中國書法對人類大腦構建的獨特貢獻。科學和藝術的共通之處是人類的創造力,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會合。”李政道認為下一個世紀就是兩者會合的頂峰。
當鄭勤硯教授問:親愛的美術教師們、校長們,美術學科必須成為學科教育的核心之一,大家有信心嗎?臺下的觀眾們大聲呼應道:“有信心”。你能感受到觀眾發自內心的熱情和激動。
當鄭勤硯教授談到第二個關鍵詞平衡的時候,動情地說,平衡(balance), 是藝術、態度、智慧、哲學、境界。“天道自衡”,包括物質觀、時空觀、質能觀、宇宙觀、平衡觀、智慧觀。
藝術教育讓我們思考平衡的意義,找到一種內在的平衡。藝術描繪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宇宙的關系,藝術教育讓我們去發現平衡,找尋平衡的意義,探索人究竟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終極命題。作為地球上億歷程中的其中一種動物,人類近兩百年對地球的改造是空前的。
一些“偉大的”建筑師建造了很多“偉大的”建筑,他們宏偉壯觀、金碧輝煌,但有一位 80后的建筑博士畢業回到中國,流浪于各大藝術院校后做了一項跟蹤調查,教導學生們成為每時每刻觀察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的建筑師,并得到了最樸素的感悟: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書。
他的學生跟蹤一位被城管追并沒收財產的賣冰糖葫蘆的阿姨,學生把自己變成一個設計師,為她設計了一個“變形金剛”。這個變形金剛可以變成一個廁所、賣花的小攤、賣衣服的小店,不僅只是賣冰糖葫蘆,在不同的地點它有不同的變法。藝術家思考著如何讓這些平凡的、弱勢的人們,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墨爾本SueAnne教授接受墨爾本市的資助,為流浪者提供一些新的設施。她在收容流浪者的體育館里給所有流浪者發了一個放著GPS定位的枕頭,這個流浪者一周內移動的軌跡幫助她找到他們的路徑,去體會哪一些地方設施需要更新,或者哪一些地方空間需要更新,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筆錢用在了改善流浪者的生活上面。
藝術可以讓我們關注到社會更深層面的東西,讓我們不僅根植于自己的傳統文化,同時思考全球化語境中人類作為共同體的命運。習主席說:什么是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藝術正是充分表達這些精神的利器。
最后,鄭勤硯教授說,世界是一個整體,藝術家們和藝術教育不僅關注我們的現在,同時關注人類的未來。在霍金去世前的近幾年中,他最關注的話題就是:離開地球和警惕人工智能。人類在利用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自己設下了最大的陷阱。未來究竟有多遠,必需賴于藝術的態度和智慧。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強調美術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之一;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關注社會的進步和平衡之道;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有關乎你,有關乎我;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就在你我手中。
演講在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留給2000余名觀眾深深的思考。
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采取刪除等措施。
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全國少兒美術賽事網│CCACCN 最權威專業的少兒美術賽事平臺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